虞美人说课稿

时间:2025-04-22 07:10:22
虞美人说课稿

虞美人说课稿

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,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。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说课稿,欢迎大家分享。

虞美人说课稿1

各位评委老师:

你们好!

我说课的篇目是《虞美人》。

一、 说教材

《虞美人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》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,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。

选修教材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》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,共30首诗歌;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,共18篇散文。所以,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,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、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。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:赏析示例、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。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,单元教学目标“因声求气,吟咏诗韵”,即声情并茂地吟咏、诵读诗歌,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,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。《虞美人》这首词借景抒情,寄情于景,写得凄凉悲婉,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,亡国之痛,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,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,有古诗新唱,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,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二、说教学目标

关于古代诗歌教学,《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》要求:初步鉴赏文学作品,能感受形象,品味语言,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,体会其艺术表现力,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,受到感染和启迪。

普通高中《语文课程标准》(实验)中要求:

1、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,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,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,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。

2、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,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,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;

3、学习鉴赏古代诗歌、散文的基本方法,提倡个性化体验。

4、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。

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,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:

知识目标:

1、李煜其人其作

能力目标:

1、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;

2、通过分析意象,体会意境,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;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
1、教育学生珍惜时光,珍惜拥有,培养他们乐观、积极、向上的健康情感。

2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。

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“因声求气,吟咏诗韵”,我确定教学重点:

1、李煜其人其作;

2、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;

教学难点:

1、通过分析意象,体会意境,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。

三、说教法

1、诵读教学法

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,声情并茂的吟诵,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,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,进入诗歌的情境。

2、情境教学法。教师播放FLASH歌曲,邓丽君演唱的《虞美人》,创设情境,启发学生去想象李煜由君王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痛,故国之思,激发学生兴趣,符合教育学直观性原则。

3、探究法。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所以在教学中,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,让学生在词中找出“李煜为何而愁”,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,进行个性化解读。

四、说学法

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。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,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;合作探究分为4个小组,诵读、吟唱、书写、鉴赏,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`长处,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,也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。

五、说教学过程

(一)导入新课---- 听一听(3) 上课伊始,请同学们欣赏FLASH歌曲,创设情境,激发兴趣,也正体现了词和乐而唱的特点。欣赏过歌曲,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: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?歌词的作者是谁?学生回答后,老师及时表扬。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《虞美人》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。

(二)诵读吟唱------ 读一读,唱一唱(9分)

听了邓丽君演唱的《虞美人》后,1、指导诵读,把握好词的感情基调:凄凉悲婉。2、给2分钟时间学生自读。3、然后请2名同学朗读,力求声情并茂,点评以鼓励和表扬为主。4、播放FLASH歌曲,大家学唱,然后请一名唱歌好的同学演唱。

(吟唱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根据高中生大多喜欢唱歌的特点,激发学生的兴趣,以唱歌带动背诵,寓教于乐。)

(三)书法展示------写一写

语文教学要培养大家听说读写的能力,写不仅指写作,也包括书法。请同学们推选班级中书法好的同学到黑板板书《虞美人》这首词,竖写,更具美感。

(设计意图: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,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,激发语文学习兴趣。同时,也给其他同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。)

(四)知人论世----- 说一说

1、老师先简介词牌《虞美人》来历:楚汉相争,西楚霸王兵败乌江,听四面楚歌,发出感慨: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 骓不逝兮可奈何, 虞兮虞兮奈若何!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,便劝虞姬另寻生路。虞姬执意追随,拔剑自刎,香销玉殒。虞姬血染之地,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,后人把这种花称作“虞美人”。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,创制词曲。启发学生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-----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调。

2、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简介李煜,老师补充,并出示李煜小档案。

姓名----李煜 性别-----男 生辰------937年七月初七 忌日-----978年七月初七 国籍—南唐

职业——国君 词人 信仰——佛教 特长——通晓音律,善诗文,能书画。

(知人论世是鉴赏的重要环节,而用个人档案的形式介绍李煜,新颖易于记忆,激发学生兴趣。)

(五)置身诗境----- 想一想

请学生闭上双眼,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。现在时光隧道已经启动,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南唐。你就是李煜,故事开始了: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,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,一个面容苍白的君主。佛,他拜过了。契丹,他也求过了。 眼看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,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的铁蹄之下,这位“生于深宫之中,长于妇人之手”的风流天子,缓缓地站起身来,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龙袍,肉袒负荆,出城跪降。一路呜咽,北上东京,过着被囚禁的生活,朝夕以泪洗面。在他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,面对着一弯残月,他慢慢回转身来,眺望南方千里河山,失落的泪水滑落在他的手臂上,多年郁积的愁绪喷薄而发,吟唱出最为绝望的悲歌。宋太宗闻之大怒,一杯毒酒,结束了年轻君主的生命。< ……此处隐藏23546个字……望它赶快结束呢? 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?

结合板书, 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身份变化后复杂的思想感情 ,了解作品知人论世的特点 。 学生 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后我进行问题小结(肯定学生的观点,鼓励其积极性):“春花秋月”的确是美好的事物,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,这些美好的事物在词人心里也消退了颜色,原来锦衣玉帛、朝歌夜弦伴着“春花秋月”的生活,现在只能徒增一个“阶下囚”的无限悲伤,这样美好的事物是不是不如结束才好呢? 词人用了设问的手法来表现

问题2,“往事知多少”中的往事指什么?

“往事”的内容很丰富,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,比如后宫佳丽的簇拥、高座庙堂万寿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情等,我不做最后结论, 学生讨论后作答, 鼓励 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各抒己见,进行个性化解读。

问题3,“小楼昨夜又东风”中的“又”字体现的是什么情绪?

结合板书,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,揣摩诗人情感。“又”有重复,连续,加重语气,更近一层等含义,学生拓展思考 ,东风又来是不是只能加重词人的无奈和愁情?

问题4、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?月明有何含义?巩固文言句式特点,带领学生分析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实际为“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”,定语后置句。引导学生抓住月亮意象中“思乡”、“忧伤”的意义 ,以 更好地理解词人对故国山河的怀念和 忧伤凄凉 的情感。

问题5、“ 雕栏玉砌应犹在, 只是朱颜改”中 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?“ 改”的只是“朱颜”吗? 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?

结合板书 , 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深入历史讨论探究:体现了物是人非的凄凉。“改”的还有人的地位: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;还有人的感受:由富贵尊荣到忍辱蒙羞。词人在此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。

问题6、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,如何来品味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?

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。先由学生独立思考,而后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,由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,最后由我总结自己的观点,

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。从比喻本身的作用来看,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,并赋予无形的愁以有形的质感。春季的水量是丰沛的,词人的愁就象这“一江向东流的春水”一样汪洋恣肆,奔放倾泻;有如春水之不舍昼夜,长流不断,无穷无尽,让我们更好地体会的愁之深、愁之多、愁之长、愁之绵绵不绝。 这种写法跟李白的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 箇 长”一样,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,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深度。

(六), 板书设计 。

1,通过板书进行总结,李煜的愁有哪些?

往事之叹,变迁之感,故国之思,亡国之痛。感慨人事哀叹命运

2,本词是如何写这些愁的?

设问,对比,比喻 。

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词的内容一目了然,也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本词的主旨。

板书设计:

虞美人

李煜

对比 春花秋月何时了 (设问) 小楼又东风 雕栏玉砌【永恒不变】

| | |

往事知多少 故国朱颜改【短暂难测】

|

感慨 几多愁--- 一>一江春水(比喻,变抽象为形象)

(七)、全班学生齐读本词,在完成背诵目标的同时,进一步体会本词的情感。

( 八 ),布置作业。

1,背诵默写“虞美人 ”。

2、运用本课整合的鉴赏方法对 李清照的《声声慢》 进行鉴赏,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鉴赏方法,提高鉴赏能力。通过课后批 阅 和下节课对这首 词 的分析,进一步补充、完善本课的知识和方法 。

虞美人说课稿13

各位评委老师:

大家好!

今天,我说课的题目是《虞美人》,下面我将从教材。学情、教学目标、教法、学法、教学过程、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。

一、首先,从教材角度,《虞美人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》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,属于自主赏析性质。

本单元教学目标:因声求气吟咏诗韵,即声情并茂地吟咏、诵读诗歌,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,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。《虞美人》借景抒情、寓情于景,写得凄婉悲凉,深刻表达词人故国之思、亡国之痛,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。且篇幅短小,又有古诗新唱,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,为诵读本单元其他作品奠定良好基础。

二、接下来,从学情角度,我发现在诗歌鉴赏时存在三大问题:1忽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;2缺乏鉴赏兴趣,对鉴赏技巧把握不足;3对作品要表达的情感把握不准或分析不透。

三、基于此,我确定本课的'教学目标及重难点,重在让学生解读诗歌,分析运用的艺术手法,理解作品情感,从而提高鉴赏能力。

四、在教法学法中,秉承以教师为主导,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,以及根据学情我制定了情境教学法、诵读教学法、运用文言导读法及分析讨论探究法,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,解决本课的相应问题。

五、教学过程中,我设置了如下环节:导入、知人论世、反复诵读、逐句赏析、能力拓展等。

1、在导入中,通过播放邓丽君的歌曲《虞美人》及介绍项羽、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,为学生理解本词奠定幽怨凄婉的感情基调。

2、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,文如其人,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往往与作家的时代背景、生活经历等息息相关。

3、诵读是本课的重点、亮点,包括自由诵读、小组竞赛朗读、听名家朗读、全班齐读,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,营造愁情氛围,加深感悟。同时,利用词眼导读法赏析本词,为此我设置了“李煜之愁有哪些”、“如何展现愁情”这几个问题,既交代了本课的鉴赏思路,又组成的板书的主要框架。

4、逐句赏析中,我试图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,从炼字、意象、运用的艺术手法等角度理解词意,揣度词人的无奈、忧伤、凄凉之感,同时,鼓励学生各抒己见,进行个性化解读。

5、赏析重点是本词最后一句: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,品味本句运用的修辞及其作用。之后教师进行总结。

6、基于此,我设置两个能力拓展

①让学生展示关于名家写愁的句子,设计意图,提高课堂参与意思,增加文学知识积累。

②列举几首运用文眼导读法进行鉴赏的例子,设计意图:学以致用,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,让学生明白,诗眼是读诗悟情的一扇窗户。

7、对本词进行基本解读后,让学生归纳本词主旨,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。接下来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:特有的时代、特有的经历铸就了不朽的作家,不朽的作品,要热爱诗歌、热爱生活。

8、接下来是本课作业的预设

①背诵本词

②吟唱愁情。

目的巩固本课基础,培养学生写作能力。

9、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,意图让学生对本词内容一目了然,便于提纲挈领的把握主旨。

《虞美人说课稿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